首页 | 高级工艺美术师推荐 | 紫砂工作室 | 论文阅读 | 陶刻 | 紫砂文化 | 雕塑小品 | 制壶 | 人物访谈 | 紫砂名家 | 泥绘 | 茶文化 | 视频
新作推荐 | 大师传人 | 诚信企业(五星) | 行业动态 | 工艺师 | 精品展示 | 企业信息发布 | 会员单位 | 其他工艺 | 产品防伪查询 | 联系方式
我对陶刻艺术的一点追求-李昌鸿
 
 
         我对陶刻艺术的一点追求-李昌鸿

       紫砂陶刻艺术是紫砂装饰的一门独特的工艺艺术,它是运用各种锋利的雕刻钢刀,在紫砂干白后的半成品体上进行雕刻,它的装饰内容是集诗、词、歌赋、楹联;以正、草、隶、篆、甲骨、钟鼎、石鼓、简帛、碑帖的各种书体、书法来表现。集人物、山水、花卉、虫鸟、蔬果、飞禽、走兽、民间、民族吉祥图案等,用白描或写意方式用刻刀刻画装饰。所以紫砂陶刻艺术是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于一体的陶刻装饰艺术,它的诗词歌赋的内容是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它的书画篆刻是功力很深的工艺美术,紫砂陶刻艺术也是为紫砂造型艺术向紫砂文化艺术升华的一个内容和手段。历史上就有了“字随壶传,壶随字贵”,的佳传之说。 

陶刻装饰艺术,雕刻方法,对陶刻艺术家来说是各有其法,各有特技,总的是刻刀运行自如,以刻刀雕刻,表达装饰艺术效果而自成一格。 

有关陶刻艺术的历史发展,从现有的相关文献查阅,蔡司霑撰《霁园丛话》里记述了“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俗称壶为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士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 
(注:孙高士名为孙道明,号清隐,元末人士,曾以其居名;“且吃茶处”)。(还需待考) 

陶刻它最早起源于制作者在壶底或壶鋬稍下,刻上作者的名字,或作者名加制作斋号,或作者名加制作年月。无锡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藏“如意纹盖大彬壶”的实物佐证,壶鋬稍下刻款“大彬”;又扬州博物馆藏“六方大彬壶”,壶底刻款“大彬”;又上海博物馆藏 “虚扁”,壶底刻款:“源远堂藏大彬制”;又南京博物院藏“提梁壶”,壶子口刻款“大彬”并加盖“天香阁”印。 

另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六瓣圆囊壶”,壶底刻款“大明正德八年供春”;又“水仙花六瓣方壶”,壶底刻款“时鹏”。由此逐步渐进到在壶身陶刻装饰。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特大高执壶”,壶身铭:“江上清风,山中明月。丁丑年大彬”。又由此进展到在器皿上铭刻赠礼交往之词,如唐云先生生前藏,“半瓜水盂”,盂身铭刻“辛亥夏五,制于正已堂,为可先老先生少山时大彬”。 

清•亁隆时,“圣思桃形杯”,杯铭:“阆苑花前是醉乡,拈翻王母九霞觞。圣思”,盖“圣思氏”印,后人又为杯加制了杯托并在杯托刻有铭文:“圣思,相传为修道人,姓项(现查核为姓“蒋”【潘持平注】)能制陶杯,大于常器,花叶、干实无一不妙,见者不能释手。廿年前,简翁得此于燕市,归而宝之,杯底叶小损,微破。名手裴石民、时方以‘第二陈鸣远’名于世,善为前人修旧,昨采用宾虹老人之意,为供春壶重配盖,今岁后以鄙请,为此杯加一外托,中虚而涵纳之,趾乃定,遂为之记略,兼扬其绝艺,以光于陶史为二美。”以解释制杯人的姓名,杯上陶塑装饰之精美,杯传世之况,同时赞誉制艺名手裴石民先生为杯制托和配供春壶盖,是紫砂陶史之二美。 

清•乾隆陈鸣远制“南瓜形壶”,“南京博物院藏”,作者在壶体的正面铭:“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鸣远(盖印):陈鸣远”。 

又陈鸣远制“四足方壶”(上海博物馆藏),壶身铭:“且饮且读,不过满腹。为禹同道兄,远,印:陈鸣远,以文学之词道出饮茶,品味壶艺,赠壶于朋友,以求同好。 

清•道光、嘉庆年间文人陈曼生不仅喜爱紫砂壶,他也和其他文人一样喜在壶上书铭题词、镌刻,并参与紫砂壶的设计。 

总之,紫砂陶刻它与历史文人息息相关。 

历史文人在壶上书铭、题词,讲究与壶造型形体相切。 

作品“匏瓜”杨彭年制,陈曼生铭壶身铭:“饮之吉,匏瓜无匹”,“箬笠壶”壶身铭“笠荫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 

“石瓢提梁”壶身铭:“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曼铭”。 

文人在紫砂壶上题词讲究与茶与水相切。 

杨彭年制“合欢”,壶眉铭“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曼生铭”。 

彭年制“扁壶”,陈曼生铭“有扁斯石,砭我之渴”,有大彬题铭“一杯清茗,可沁诗脾”。 

沈子澈题铭:“石根泉,蒙顶叶,潄齿鲜,涤尘热”。 

郑板桥题铭:“瓦壶天水菊花茶”。 

文人题词与情、境相切的有: 

子冶壶铭“烹茶无客至,得味有诗来。” 

彭年壶,曼生铭:“苦而回甘,直谏之言”。喻直谏之言,是忠言逆耳犹如茶味之苦涩,而回味甘甜,来启悟人生。 

又韵石制“搏浪锥壶”,赦翁铭:“铁为之,沙搏之,彼一时,此一时。”铁制之博浪锥为古代武器,砂制博浪锥为今饮茶之壶,化干戈为和谐茶器,真是彼一时,此一时之事。 

又郑板桥题铭“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拟物喻人,有情、境之趣。 

纵观紫砂陶刻遗留的历史作品,在紫砂壶上刻款题铭,最初是紫砂艺人刻下作者自己的名字,或加上制作年代,再加上制作地点(斋号),继而在文人介入紫砂艺的年代,寄兴文学、诗句作装饰点缀,其中最以代表的在清•嘉道年间的溧阳县令陈曼生,以切壶、切茗、切情、切景的题词、撰句、陶刻装饰,使“名工名仕”珠联合璧,堪称绝配的美好境界。陈曼生,不仅是紫砂壶的爱好者,同时也是紫砂壶陶刻装饰新境界的创导者,他还以魏晋的君子之风,使人钦佩的包容精神,组织了一个阵容强大,资力深厚的陶刻装饰团队,以较高的文学修养、书法造诣、身心投入造就了紫砂陶刻装饰文化的一座高峰——“曼生壶”。曼生式“平盖汉君”,就可看到壶面刻:“弟陶制壶其永宝用”(释文:弟陶制壶其永宝用),壶的底部署有:“江听香、钱叔美、钮非石、张老薑、卢小凫、朱理堂、张姓厓、施辛萝、高  泉、释嬾堂、高午庄、缪朗夫、孙仲疋、沈春萝、陆星卿,同品定并记”的人名,底印钤“阿曼陀室”,鋬印“彭年”。(韦强、唐朝霞收藏),这些人名是曼生的幕僚、知友、墨客,也可说是“曼生壶”紫砂陶刻的团队人物和智囊人物(注:这可供大家探讨)。创造了紫砂陶刻文化又一高峰的里程碑。不是么?在近代历史上我的恩师顾景舟大师以他顶级的文人壶艺,与当时的“海派”文人吴湖帆、江寒汀、唐云……频繁的接触交流以,把当时处于“低靡”、“暗淡”的紫砂,力挽狂澜,把“文人紫砂壶”推到最高境界。今天壶美、字美、画美的“景舟石瓢”一壶三大师合作的作品,以1320万成为紫砂壶拍卖史上的一个惊天价,说惊天亦不惊,那价非价,那是后人给出的唯美赞誉,当我们面对这件作品时,总是会为它的高占,为它浓浓的书卷气所震憾或是思维的一次“惊蝉”,或是心灵的一次“放牧”,或是物外的一次“拾得”,感慨万千。 

从这些陶刻内容的由来进化和文化艺术的升华给后人有很多启迪。我和夫人沈遽华带领子女创办合资公司“鸿成陶艺”以来,新加坡一位紫砂收藏家张美寅先生,就向我家提出了要创制“曼生式新书画陶刻的紫砂壶”,其中突出了“书画”,并且他邀请了上海的贺友直老师、程十发老师、谢春彦老师、北京的王明明院长,绘制曼生式壶的新画面。我夫妇认真地搜集了历史上的曼生式壶有陆拾多款,在众多的款式面前,我夫妇俩作了分工,由我制作“方器”,我夫人沈遽华制作“圆器”。并把壶样绘了草图分别寄给各位画家。请四位画家大师作画题词有个概念,由此开创了书画陶刻装饰“曼生式”壶的新篇章。 
自夫妇创建合资公司以来,产品、作品的陶刻装饰是我和李群、李霞、李建强胜任,子女们都已经过基本功的培训,有了基础。而我对陶刻说句实在话还很肤浅,以往在紫砂厂也跟师兄徐秀棠学得一点陶刻技术,但到独挡一面的时候,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通过合资企业几年的熟悉、锻炼,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紫砂陶陶刻装饰方面有了一些收获和成绩。由于工作、任务时间的逼人,在壶上的绘画、书法有点吃力,但我感谢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授课于我学画的杨建侯教授,感谢学兄杨佐渝老师对我的帮助,学到一些绘画基础而得以运用。但我在绘画装饰方面大都只能以临摹入手,以名家、老师的画稿为范本,虽然自己平时也抓紧时间作一点速写、写生,但毕竟是学习、锻炼的水平。通过一阶段的努力,我们以沈遽华为首结集优秀的李霓、徐萍、褚婷圆、韦伟等专业的制陶队伍,我和李群、李霞、李建强等的陶刻装饰队伍,以李铭、李群、李仁辰、李千蕙等的创新设计队伍,我们不同於文人介入而是紫砂艺壶直接的设计者、制作者、装饰者,有扎实的基本功,有高素质的工作制作经验,给紫砂艺陶带来文人味、宫廷味的一缕清风。我在紫砂艺壶的陶刻装饰方面,从国内外的作品展示中看得到了爱壶者、收藏者、社会各界人士们的认可和好评而得以欣慰。 

在社会的需求、事业发展的环境形势下,我对如何继承和如何发扬陶刻艺术,把“文人壶”推向又一新高,对自己也不断提出新要求,在陶刻艺术方面不断攀登新领域、新高峰;我思考着,紫砂艺壶发展到造型工艺颠峰期就要必须向文化艺术的方向、深度去探求、去发展,这样才有新的生命。特别是创作新造型的理念,选题,要多思考如何脱出旧穴去创新。在陶刻 方面 也是如此,如何绘出人物、山水、花鸟、动物、植物,有新构图在为画面题诗、题词上自己能不能有新的理念,同时,我在临摹名人的画稿中也发觉,有些题词、诗句很好,很适用。但大部份诗句由于时代的不同,欣赏追求的情感不一,我感到不太适合,这就促使我对“我壶、我画、我诗”要有新的适合匹配的创新诗词、字句才行。于是我“学中创、创中学”创作与画相切的诗词,我也借着前贤曼公指出的:“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的艺术欣赏观为动力促使我大胆去探索创新。以至形成了“我壶、我画、我诗”的紫砂陶刻风貌。从而对自己提出了在壶上装饰的书稿画面上必须自己创作出与画贴切的新的诗词,在这方面我自己努力着。因为紫砂的陶刻装饰是紫砂装饰文人风格的最高境界,其它的装饰艺术在格调上终难以与之比肩,陶刻不仅要刻出书画的本意,而且还要体现出金石味和书卷气,“刀下有笔意,笔中见刀艺”、“刀”、“笔”完美结合才寻得个“味”和“美”来,透过“文人壶”的风范,创造深层次之“味”,谓陶刻之精髓也。经多年的磨练和积累,终于赏到了一点“味”,得到了点“味”。我和夫人沈遽华创作的竹简茶具于一九八四年三月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其型其意突破了旧穴,创造了新的紫砂陶刻装饰“文人壶”,也可说继“曼生壶”以来的又一种艺术格调的体现。“竹简所载,丹青所画,而今品茗读简”被人们誉为现代紫砂陶刻史上的又一颗璀灿的紫砂明珠,不亏国际金奖的殊荣。所以,今天我把我初生作品创作理念的“我壶、我画、我诗”,向同仁,向紫砂壶爱好者,向社会,向关注紫砂艺发展的各界人士进行展示、交流、讨教,欢迎大家的帮助,使“我壶、我画、我诗”的格局更加完善、丰富和成熟起来。同时在这里我也多嘴的、小气的,向个别不顾脸面的伪君子提醒一句:“切勿偷窃他人的劳动成果”。当前有个别的伪君子,躲在阴暗角落里,造假、制假,损害我的劳动成果,太不道德了。我不得不糟蹋一笔,奉劝一句不做窃贼。 

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工作忙乱,时间仓促,对资料的保管展示缺乏系统性、缺乏整体性,反正是我把我别开新路的创作理念一点收获抛砖引玉,向同仁、名家,交流讨教,请大家不吝指导,给予帮助。为繁荣和多创新紫砂“文人壶”的陶刻艺术风貌、风格而共同努力。 

关闭窗口
艺师查询
您的姓名:
艺师级别:
新作推荐
·郑裕阳 《静观罗汉》
·罗燕妮《洋桶》
·吕伟《汉方》
·王潇笠《和合二仙》
·佘燕敏《六六大顺》(全手工)
·范泽君《汉方》(全手工)
·徐小平《水木清华》(全手工)
·华建《方钟》
·李寒勇《禅钟》
·王耕兰《竹钮》
其他工艺
·什么决定紫砂壶价格
·宜兴紫砂壶花货艺术的演变
·摹古在宜兴紫砂壶上的价值
·紫砂壶的审美哲学:骨与肉
·紫砂壶竹节形的发展与演变
·紫砂壶现代工艺的新形器
·纯正紫砂壶与化工壶的区别
·紫砂壶泥料造假的几种表现方(形)式
·宜兴紫砂壶的泥质与泥色特点简述
·紫砂壶的五大独特之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中国紫砂专业人才杂志 | 项目合作 | 联合会领导 | 理事单位 | 广告投放 | 免责声明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版权所有:紫砂专业人才库、紫砂工艺美术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西三旗建材城西路28号

    工信部备案(冀ICP备20013953号-1)